
企業(yè)以存貨向股東進行利潤分配屬于向股東或所有者進行權益性分配,選項A不當選。企業(yè)以固定資產換取存貨,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,選項B當選。以舊廠房和土地使用權換取政府提供的新土地使用權,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,選項C當選。應收票據(jù)為貨幣性資產,以應收票據(jù)背書轉讓換取原材料不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,選項D不當選。

甲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(xù)計量。2023年1月1日,甲公司將使用的辦公樓第3層經營出租。租賃期為5年,年租金為35萬元,每年年末支付。該樓層能夠獨立計量和對外出售,賬面原價為1 000萬元,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,至租賃期開始日已計提折舊200萬元,尚可使用年限為40年。租賃期開始日,該樓層的公允價值為850萬元,2023年12月31日,該樓層的公允價值為835萬元。不考慮相關稅費等其他因素,該項業(yè)務對甲公司2023年利潤的影響金額為( ?。┤f元。
2023年1月1日,該房地產的賬面價值=1 000-200=800(萬元),公允價值為850萬元,賬面價值小于公允價值的差額(50萬元)計入其他綜合收益,不影響當期利潤;當年租金35萬元,計入其他業(yè)務收入,增加當期利潤;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-15(835-850)萬元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,減少當期利潤。該項業(yè)務對甲公司2023年利潤的影響金額=35-15=20(萬元),選項D當選。相關會計分錄如下:
借:投資性房地產——成本850
累計折舊200
貸:固定資產1 000
其他綜合收益50
借:銀行存款等35
貸:其他業(yè)務收入35
借:公允價值變動損益(850-835)15
貸:投資性房地產——公允價值變動15

甲公司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,相關年度發(fā)生的有關交易或事項如下:(1)2023年11月5日,甲公司與乙公司的股東簽訂協(xié)議,擬以1 000萬元的價格收購乙公司100%股權。2024年3月20日,甲公司支付1 000萬元的價款,并完成乙公司的股東變更登記手續(xù)。(2)2023年12月30日,甲公司管理層決定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,但金額尚未確定。2024年2月22日,經董事會和股東會決議,甲公司以800萬元資本公積轉增股本。(3)2023年年末,甲公司持有的美元債券余額為人民幣30 000萬元,將于6個月后到期。2024年1月至3月,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10%。(4)2024年3月1日,新發(fā)布的企業(yè)所得稅政策規(guī)定,自2024年3月1日起,企業(yè)研發(fā)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比例由75%改為100%。上述事項對甲公司財務報表影響重大。甲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告的批準報出日為2024年4月10日,不考慮其他因素,下列各項關于甲公司會計處理的表述中,正確的是( ?。?。
資產負債表日后稅收政策發(fā)生重大變化,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,選項A不當選。資產負債表日后發(fā)生企業(yè)合并,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,選項B不當選。資產負債表日后資本公積轉增股本,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,選項C不當選。資產負債表日后外匯匯率發(fā)生重大變化,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,選項D當選。

自然人乙持有甲公司20%的股權,對其具有重大影響;持有丙公司50%的股權,對其能夠形成共同控制;乙的兒子持有丁公司30%的股權,不考慮其他因素,下列與乙構成關聯(lián)方關系的有( ?。?。
企業(yè)(甲公司)與對該企業(yè)施加重大影響的投資方(自然人乙)構成關聯(lián)方關系,選項A當選。企業(yè)(丙公司)與對該企業(yè)實施共同控制的投資方(自然人乙)構成關聯(lián)方關系,選項B當選。企業(yè)(丁公司)與該企業(yè)的主要投資者個人(乙的兒子)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(自然人乙)構成關聯(lián)方關系,選項C當選。自然人乙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(乙的兒子)構成關聯(lián)方關系,選項D當選。

甲公司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。2024年6月10日,甲公司收到境外客戶乙公司預付貨款2 000萬美元;向境外客戶丙公司銷售4 000萬美元商品,商品控制權已轉移,貨款尚未收到;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=6.6元人民幣。2024年6月30日,即期匯率為1美元=6.7元人民幣。2024年7月20日,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2 000萬美元商品,商品控制權已轉移,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=6.665元人民幣。2024年7月28日,甲公司收到丙公司支付的貨款4 000萬美元,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=6.62元人民幣。甲公司每月編制財務報表。不考慮其他因素,下列各項關于甲公司外幣交易折算會計處理的表述中,正確的有( ?。?。
甲公司預收乙公司的貨款,應貸記“合同負債”,其屬于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,資產負債表日不進行折算,選項A不當選。2024年7月20日,甲公司將預收乙公司的貨款2 000萬美元按1美元=6.6元人民幣匯率折算的人民幣金額確認為營業(yè)收入,選項B不當選。
甲公司相關會計處理如下:
2024年6月10日:
借:銀行存款——美元(2 000×6.6)13 200
貸:合同負債13 200
借:應收賬款(4 000×6.6)26 400
貸:主營業(yè)務收入26 400
2024年6月30日:
借:應收賬款[4 000×(6.7-6.6)]400
貸:財務費用400
2024年7月20日:
借:合同負債13 200
貸:主營業(yè)務收入13 200
2024年7月28日:
借:銀行存款(4 000×6.62)26 480
財務費用320
貸:應收賬款(26 400+400)26 800

甲公司發(fā)生的有關交易或事項如下:
(1)2021年6月30日,甲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。甲公司通過增發(fā)新股授予100名上年考評結果為“優(yōu)秀”或“良好”的員工每人1萬股限制性股票,認購價格為每股3元,鎖定期為3年,如果未來3年營業(yè)收入達到20億元,即可解鎖,若鎖定期結束時無法達到約定的業(yè)績指標,將由甲公司按原認購價格回購。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在2021年6月30日的公允價值為每股6元。
(2)2021年12月31日,甲公司預計未來3年營業(yè)收入很可能達到20億元,預計相關員工在等待期內的累計離職率為5%。2022年12月31日,甲公司預計未來很可能達到業(yè)績指標,預計相關人員在等待期內的累計離職率為3%。
(3)2023年由于市場變化,甲公司的產品質量出現(xiàn)下滑且預期至2025年無法好轉。2023年12月31日,甲公司預計未來無法達到業(yè)績指標。當日,上述股權計劃內員工尚有97名在職,為了補償這部分員工過去幾年的貢獻,甲公司于2023年12月公布每人給予2萬元的獎金,獎金于2024年3月31日發(fā)放。
(4)2023年11月30日,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帶來的經營壓力,甲公司公布了兩套人員精簡的詳細計劃。
①對于上年考評結果為“不合格”的10名員工強制辭退。甲公司將根據(jù)勞動法給予每人8萬元的補償,預計于2024年6月30日前支付完畢。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4名員工與甲公司簽署了離職協(xié)議并辦理了離職手續(xù),其余6名尚未簽署協(xié)議。
②對于上年考評結果為“待改進”的員工允許在3個月內選擇自愿接受裁減。選擇接受裁減的,每人可于2024年6月30日前領取10萬元的補償,截至2023年12月31日沒有員工選擇接受自愿裁減,甲公司預計3個月選擇期到期時將有7名員工自愿接受裁減。
其他資料:本題不考慮相關稅費及其他因素。
2021年6月30日,甲公司收到員工繳納的認股款時,相關會計分錄如下:
借:銀行存款(100×1×3)300
貸:股本100
資本公積——股本溢價200
同時,甲公司就回購義務確認為一項負債:
借:庫存股300
貸:其他應付款——限制性股票回購義務300
該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=6-3=3(元/股);
甲公司2021年度應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=100×(1-5%)×1×3×6÷36=47.50(萬元);
甲公司2022年度應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=100×(1-3%)×1×3×18÷36-47.5=98(萬元)。
該股份支付的行權條件為未來3年營業(yè)收入達到20億元,屬于業(yè)績條件中的非市場條件。2023年12月31日,甲公司預計未來無法達到業(yè)績指標,即未能滿足非市場條件,企業(yè)不應當確認已取得的服務,所以甲公司2023年12月31日預計限制性股票可行權的數(shù)量為0。
甲公司應當作廢該股份支付,將之前確認的費用予以沖回;甲公司因此股份支付的作廢而予以員工的補償款,應作為費用予以確認。
2023年度應確認與股權激勵和獎金相關的金額=97×2-(47.50+98)=48.50(萬元)。
2023年11月30日,甲公司公布了人員精簡的詳細計劃,表明甲公司已承擔了重組義務,甲公司應當合理確定辭退員工的最佳估計數(shù),確認相應的辭退福利費用。
方案①中,對于員工沒有選擇權的辭退計劃,甲公司應當根據(jù)計劃條款規(guī)定擬解除勞動關系的員工辭退數(shù)量以及補償金額確認辭退費用。因此,此方案中甲公司應對10名員工確認辭退福利費用,確認的辭退福利費用金額=10×8=80(萬元)。
方案②中,對于自愿接受裁減的辭退計劃,因接受裁減的員工數(shù)量不確定,甲公司應預計將會接受裁減建議的員工數(shù)量,根據(jù)預計數(shù)量以及補償金額確認辭退費用。因此,此方案中甲公司預計3個月內將有7名員工自愿接受裁減,甲公司應確認的辭退福利費用金額=7×10=70(萬元)。

